Thursday, March 29, 2012

很中肯的文章!值得一看~

關於王家都更案...
by 張志祺 on Thursday, March 29, 2012 at 3:10pm ·


前言
或許不該在這時候貼出這樣的文章,但是身為一個都市計劃學系的大三學生。我很想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點。我想理性地跟大家分享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也想藉由這件事情喚起大家對都市公共事務的積極面。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分成三個部分:


一、都市更新到底是什麼?
我想先簡單解釋都市更新的意義為何,好讓大家在這樣的基礎知識下能夠更清楚王家事件的全貌。


二、王家事件到底出了什麼樣的問題?
在這之中,我會透過民眾、建商、政府他們三者各自的立場去看這件事情,然後釐清他們犯的錯誤。  我得說,這件事情真的沒有絕對性的誰對誰錯,而是由三者的小錯所累積成的悲劇。


三、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這件事情,我們又該做什麼?
這邊或許是我的主觀論調,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該如何面對未來,好讓這些事情不再重演。
或許這整篇文章會跟大家之前接收到的訊息有些不同,但我希望大家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都可以保持理性,因為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出問題的癥結點。而讓整件事情的討論,對我們所關心的未來更有建設性。
那麼,我要開始了。


-----------------


一、都市更新到底是什麼?
從法規面的都市更新條例來看的話,都市更新係指在都市計畫範圍內,實施重建、整建或維護的措施。重建,是指整個拆除,全部翻新(也就是這次的王家事件所用的)整建,是指修建或改善,算是小幅度的重建維護,則是俗話說的拉皮(古蹟常用)

那為什麼要都市更新呢?都市更新絕對不是一個為了炒地皮才跑出來的名詞,而是為了全體都市居民的公共利益才產生的。當都市發展到了一定的年期,過去的建物開始老舊破敗,而為了都市能夠保持著緊湊發展的特性,都市計畫提出了"填入式發展"的概念。

"填入式發展"就是將已經不堪使用的建物重新改善,是個能減少都市蔓延,回應永續生態的觀念。而都市更新,就是這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很多人會質疑都市更新的公益性到底在哪裡?

公益性本來就是個模糊、難以定義的事情,在這裡我簡單提及幾個:
1.市容的改善
2.人行空間的改善
3.停車空間的增加
4.綠地開放空間的增加
5.對於都市防災性的提升
6.減少都市蔓延所需要花費的基盤設施成本

對於都市計畫來說,都市更新最重要的就是後面兩項。而這也是為什麼建商可以說自己的建案是符合公益性的主要原因或許大家看不到,但對於一個都市來說,這真的是最關鍵的重點之一。

由於都市更新的實施非常複雜,在這說明大家可能會完全搞不懂,所以我想把這過程簡化一下:
簡單來說,都市更新的實施就像是一個遊戲一樣。

是民眾、政府、建商三者的遊戲,三者的心理賽局,三者都有自已要從中得利的需求。
政府透過增加的容積,來吸引建商加入,幫忙民眾改建。
如此一來,民眾可以得到新的房子或更多金錢、建商可以賺到錢來養活底下的員工、政府也可以有更好的市容跟更多的開放空間回饋給民眾。理想中的都市更新,是個三贏的美好局面。
但是為什麼會發生今天這樣的局面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二、王家事件到底出了什麼樣的問題?
我相信會點進來讀這篇文章的人,應該都對王家事件有或多或少的了解。
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大概可以簡化成這樣:
建商劃定了都市更新地區,而裏面包含了王家-->王家不想被都市更新,因為他們的房子還很新而且很有感情
-->建商協調了兩年仍然不成,最後決定請政府出面-->政府強制執行,將王家全部打掉,也爆發了這次衝突
我想要表示的是,在這場都更遊戲中,三方都是失敗者,沒有真正的贏家。
但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三方到底犯了什麼樣的錯誤才會導致這樣的悲劇,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去關心的,也是我們真正要檢討的事情。希望大家可以暫時放下自己的價值,從整體的觀點來檢視三方的錯誤。

--

王家犯了什麼樣的錯誤?

這邊其實還有很多的模糊空間,畢竟現在整個事情也只看得到王家單方的說詞。
但他們最大的錯誤就是在一開始的消極處理。
http://katinkr.wordpress.com/2012/03/17/%E3%80%8C%E9%83%BD%E6%9B%B4%E9%87%98%E5%AD%90%E6%88%B6%E3%80%8D%E8%83%8C%E5%BE%8C%E7%9A%84%E9%97%9C%E9%8D%B5%E5%A5%A7%E7%A7%98-5%E5%88%86%E9%90%98%E5%8C%85%E6%82%A8%E7%9C%8B%E6%87%82%E5%A3%AB/
在這篇文章中提到,"您以為禮貌說個「謝謝,不參加」就沒事了嗎?...2007年5月1日都市更新事業概要核准,2009年6月16日事業計畫核定。這兩年間,王家連一次公聽會、審議都沒參加"
看起來真的沒錯,建商超級混蛋怎麼可以這樣亂搞!!
但我得說,這樣的冷處理,真的不可能使這件事情變成沒事...或許有點無情,但這卻是事實。
前面提到,都市更新是個遊戲,而他的遊戲規則就是一條一條死板的法條。
口頭上的拒絕不代表法理上的拒絕,要拒絕這樣的一切,你就得參加公聽會、審議。不然就是放棄了自己表達意見的權力。這樣講或許還是有點難以理解,或許,我們可以用這樣的例子來解釋投票時,會分成贊成、反對還有廢票(無效票)。
現在的狀況就是贊成票在公聽會和審議時達到了100%,而反對票0%。因為王家根本沒有出席,他們放棄了自己表達反對的權力。
如果王家在一開始積極地參與公聽會,強烈表達自己不願劃設的立場,那就會讓贊成票變成95%,反對票5%。你會說這沒有用,還不是過了,一樣是恐怖的多數暴力。
但不要小看這小小的5%反對票,根據都市更新條例的第二十二條規定,在正式的公聽會跟審議之中,他就是有著逼迫建商修改方案,跟正式面對王家意見的力量。
但是很可惜的,王家自己放棄了這個權力。當他發現的時候,早就已經身在都市更新的遊戲中,無法退出。
只能依循著遊戲規則繼續玩下去。
而重點是,接下來的遊戲選項中,沒有退出、也沒有我要我的舊家這兩個選項。只剩下新房子跟金錢這兩個選項...
就是這樣一開始的消極態度使得王家在後來任何的抗議行為,在法律之前都沒有任何的立足點了。我們真的應該積極地參與公共事務,表達我們的意見,不然就會讓這樣的悲劇繼續發生。


--

接下來,建商又犯了什麼樣的錯誤?

他們最大的錯誤,也是導致這次他們危機的關鍵點就是 預售 這個行為。
你會說,這就叫做貪財!想賺錢想瘋了才會這樣。
但如果你現在站在建商的角度,你會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在這邊我想先簡單解釋一下幾個法條,讓大家更能進入建商們的思考:
都市更新條例規定,當你已經取得10%的人的同意時,就可以開始籌備公展所需的設計資料,用以博取更多所有權人的同意。
如果已經取得了2/3的私有地權人同意、2/3私有合法建物人同意、3/4私有土地面積所有人同意、3/4建物總樓地板面積所有人同意後你就可以開始進行都市更新,之後進入主管機關審議了
很繁複,對吧?而且這還是簡化過的這代表著法律對私有權人的保障,一定要達到一大堆條件之後才能繼續,同時回應多數決民主制度的意義。
所以當建商一開始協商完除了王家以外的所有人的時候,建商其實已經具有了進行都市更新的合法依據。
是可以不管王家,早早就把他們家拆掉的。
因為你們在公聽會不出席,你不表達意見,就代表你要參加這個遊戲,你參加這個遊戲,就代表我們要依據遊戲規則玩下去。
我可以開始設計了,我也可以開始賣,因為我已經具備了我的合法性。剩下的只是跟你協商,看你到底開價多少才願意給我
站在建商的角度,確定法律依據上沒問題之後,早點設計早點賣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這邊你會說建商真的很混蛋,怎麼可以只看錢來辦事情。
而且還忽略了少數人的意見。
沒錯,但現實就是金錢是我們唯一的交易媒介、多數決是我們最主流的價值觀。
如果沒了金錢、沒了多數決,我們還能怎麼辦?
而建商就是剛好遇上了對金錢沒有任何慾望的少數分子-王家。
他們,該怎麼辦?
建商一定知道王家開價兩億就是要他們知難而退,叫他們不要來煩他們。
"我只要我家!!!"這五個大字非常清楚的浮現在他們的協商開價單上
這在一開始公聽會跟審議時或許還有讓建商退一步的理由,但在這時候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因為這個選項在你進入這個都更遊戲時就已經不復存在。
所以開始了一點交集都沒有協商過程。
在這兩年中,建商其實是可以直接請台北市政府"依法"強制執行的。
但是他們沒有,從這點中,還是可以看出建商釋出的善意與誠意。
但最後就是預售這件事情把他們逼急了。
預售讓他們沒有修改設計的可能性(最近一直最轉貼的台南西門路案例)
面對著38戶搬出去的住戶壓力,還有已經預售出去的合約問題,他們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就是100%的破產。如果你是建商你會怎麼樣?
沒有任何建商願意把自己的名聲搞臭但是當這事情已經不是純粹的利益問題,而是他們是否能繼續生存的問題時,他們只好搬出了都市更新條例第36條的規定,因特殊因素最多只能沿一年半,時間已經到了。接下來,要請政府執法了。

--

而政府又犯了什麼樣的錯誤?

政府會怎麼解讀這件事情?
我始終相信政府是公平的,絕不是偏袒任何一方的。
在這整個事件中,王家從一開始的消極處理時,就已經喪失了在法理上抗衡的依據而建商除了一開始不顧王家的"口頭拒絕"這項情理上的因素外,在法理上幾乎佔著絕對優勢。
政府是執法者如果連政府都不尊重自己訂定的法律,這樣的政府又要如何使人信服?惡法亦法在修正前就是得執行,於是,他們只能選擇執行法律。
而政府是這次三者中最慘的一個,他們承受了最多的攻擊他們唯一犯的錯是在表態的層面,沒有把事情的原委好好交代清楚,所以看似偏袒建商(或許也是媒體的問題?)
但站在法律的角度檢視,他們其實也只是依法行政而已...
不要說法律是他們訂的,當然是他們的錯。執法,跟立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裡,是不是有更了解了事情的全貌了?
簡單來說,我認為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是這次事件的關鍵
王家一開始放棄了透過法定程序表達意見的權利,一開始的消極參與,使得後來一切的積極努力都注定付諸流水。
建商為了確保現金流而開始預售的動作,完全抹煞了變更設計的可能性。
政府的執法更是將自己的名望全部掃地。
這場都市更新沒有任何一方獲得真正的利益,三者,皆是這場遊戲的輸家。

---------------------

三、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這件事情,我們又該做什麼?
或許這樣的事情還會一再反覆上演,同樣的事情一定會再次發生。
但我認為這絕不會是圓型的無限循環,而是螺旋型的我們會在一再上演的問題中,越鑽越深,然後找到這事件的核心。到那時,我們才能清楚地看見事情的全貌,也能找出改善的方法。
這樣的一個劇烈的刺激,應該要激起我們對公共事務,以及自身權益的關心,我們不該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表達意見的場合全體積極性地參與才能踏實地解決這些公共社會議題。
以下是我覺得我們從這次中可以學習到的事情:
。如果你家被劃進了都市更新範圍,而新房子跟金錢都不是你要的東西的時候,你一定要積極地參與公聽會表達自身的意見。
讓你家在一開始,就可以被排除在都市更新範圍外。
絕不是什麼「今日拆王家,明日拆你家」,這是不會發生的。
。我們該透過這件事情,使立法委員們正視問題,結合各項領域的專業,用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重新修改法條。
法條應更加落實民眾參與,民眾意見的陳述;徵收條款的條件也需更加嚴格謹慎,畢竟是侵害民眾權益的行為。
。我們都應該更關心與我們生活相關的法律,法律會保護知法者,別讓法律只成了知法者的武器。

--------------------

謝謝大家看完,站在一個都市計劃學系學生的立場,我真的很不希望土地徵收、都市更新,都落得這樣難堪的汙名。
這麼多為了大眾思考的事情,反而成了大眾質疑的問題再多來幾個,真的會澆熄我們對都市計畫的熱情。
----10:10新增
我覺得整件事情架在一個資訊不對等的狀態下,建商跟政府都很清楚法律,但是王家人不知道。這到底該如何起手阿?法律的宣導不足,導致大家都不了解都市更新。我們到底該站在被動的立場,還是該用主動的態度去了解法規?其實我真的不懂哪個才是真理。
但這次給我們的教訓的確就是->我們得積極地了解法規,讓我們也能得到法律的保護。
這些條例"一定"有重新檢討的必要性。現況的都市更新的確落入了利益的操弄我們身為專業的規劃者,該怎麼與立法者配合,重新制定法規我想是這次的關鍵議題。
宣傳不夠,就要加以宣導法律有誤,就要修正。立法者得認清自己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改善方法才行阿...
這次的傷痛一定要讓都市更新的制度往前進步才行。如果之後也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那對於這些立法者,就沒有同情的必要了
----------------
或許這篇文章也還有很多缺陷,因為我也還在這條漫長的學習之旅不斷努力但我們都應該好好問問自己,你真的了解都市更新了嗎?
在網路上看懶人包,再按個讚分享出去,就能改變,找出問題的癥結點嗎?
我們都有需要改進的空間,都市是你我的,我們需要一起努力,一起關心這個城市,才能讓他變得更好。
期許我們能更好,加油!

Sunday, March 11, 2012

全民瘋廢核?

核能是個令人又愛又恨的小傢伙。看看車諾比事件、三哩島事件、到最近的福島核輻射外洩。大大的重擊了核能的形象。核能有形象嗎?打從一開始核能被愛因斯坦等人提出後,就被美國政府拿去執行曼哈頓計畫了,然後很不幸的,日本廣島和長崎這兩個悲情城市被選中,幾秒鐘內,三十萬人因此命喪黃泉。後來在50年代又再度被美國推上檯面:氫彈。雖然早期是用核分裂、後來用核融合,不過一樣的是,都是利用原子能。

核能的正面形象難道就沒有嗎?有的呀!目前全世界用的核能電廠幾乎都是以受控制的核分裂反應,釋出能源的。連傳統的柴油潛艇、航空母艦等軍事船艦都漸漸改成20年不用補充燃料的核動力了。而且核能的原料是天然鈾的同位素:鈾238,一點點的鈾就能夠產生極大的能量,對於許多其他形式的能源,諸如火、水、風、光、熱等,核能的CP值是最高的!舉個例子:瑞典目前核能機組的發電量佔全國約40%,火力只佔了3%,瑞典的單位電價就只有約1.9元新台幣;台灣電力公司也舉數據說,台灣的核能發電單位電價成本約0.66元,間接說明了核能的確能夠控制發電成本。

既然核能這麼好,為什麼還有人反對核能?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核能的特性,因為核能反應後剩下的物質仍然具有強烈的放射性,在沒有完善的保護下儲存這些廢棄物,附近的生物仍然是有許多健康的風險存在。尤其在1986年前蘇聯的車諾比核電廠爆炸後,當局已說明車諾比附近已經無法居住,在往後的14年間撤離了約三十五萬人,而在這期間,動物產下畸形兒的比例也暴增了許多。種種證據說明當初的輻射的確對生物造成莫大的危害。

廢核勢在必行,因為核能只是一個過度的替代性能源。但前提是必須有完善的取代替代性能源能夠正常商轉,也就是要有個能夠完善的取代核能,且能夠維持全國的電力供應。所以就讓我們來看看,台灣有沒有這條件廢除核能呢?

  • 備用電力。相信選舉前大家都知道,台灣電力公司提出一個數據說明,台灣目前的備用電力有約28%,也就是有多發了28%的電力,而目前台灣的核能約佔了所有的發電來源的兩成(20%),所以照這樣來看把核能廢除後,還是有約8%的備用電力可以用。OK的啦!真的是這樣嗎?

  • 取代電力。原來有約79%的電力來源是火力(燃煤)發電,去除核能以後,火力將佔了95.5%,其他水力、生質、風力、太陽能其他等只分別有2.2%、1.8%、0.3%、0.2%。很不幸的,台灣99%的火力發電原料都是由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這些國家所供應的,如果哪天他們不開心了,石油危機再度升起,台灣怎麼辦?只剩約5%的電力可以用!而且在政府大力推行低碳家園的未來,火力只會越來越少,畢竟台灣的火力發電的排碳量實在太高,在這氣候暖化日趨嚴重的今日,不能說不關我的事。

  • 乾淨的電力來源。要說低碳能源,首推水力!但是台灣山高陡峻,水源儲存不易。談何水力發電呢?潮汐!台灣的海岸線這麼長,總是可以了吧?可惜這樣子仍然不能提供大量的電力,而且有些地方潮差不夠,發的電還不夠一戶人家用呢。風力!台灣西部海岸和離島年年刮風,總可以了吧?可以是可以,一樣目前現階段技術仍然不能提供大量的電力,而且風力機組一台的造價還是居高不下,望風興歎呀!那﹍太陽光能!嗯~算是目前比較有效率的發電,畢竟量產的單晶太陽能電池可以達到約20%的轉換率,實驗室也已經有約45%的轉換率,但是太陽能板在製造過程所需要的製程污染(重金屬、高熱),目前還是爭論點。可是相較之下,台灣是矽晶圓王國,封裝、模組都能在台灣自己來。相較來說,依賴海外進口的比率低很多。只是太陽能的模組和電源轉換仍然是個瓶頸,也因此造成高攀不起的價格以至於單位發電成本落在約7.5-10.5元新台幣。

  • 配套政策。首先,台灣目前的平均單位電費約2.5元左右,先不提台電內部人事拿了多少錢。光看每年從OPEC進口的石油和煤炭支出就快哭了。而且電費已經多年未調,讓大家都覺得電力是無所不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甚至不知道珍惜。這麼低的電費,讓綠色能源完全打不進這市場,從之前英業達退出台灣風力市場就可以知道,風力的單位發電價格就要3元新台幣,更何況8元的太陽能呢?所以一開始就是要漲電費,不管是一次漲足還是漸進,至少到每度5-6元才比較合理。除了反應成本,合乎物價,也要讓大家有所警惕,電力並非如此垂手可得。尤其工商業用電大戶更要採用累進電費,超過一定的度數就要加倍收費。但同時也要有獎勵措施,比如說鼓勵在城市裡的傳產、工廠遷移到之前蓋太多的科學工業園區裡面,並比照當初竹科模式給予優惠,諸如:使用土地租金減免(折價)、獎勵設置工廠自營的綠色能源(廠辦改建或增設時依照LEED EBOM認證、補助設置自產能源如太陽能或風能)、鼓勵使用新式機具降低耗能、興建員工宿舍 等等方法。如此不但提高綠能自產率、吸引工廠遷入減少閒置園區(蚊子館)土地,更可以達到住家與工廠分離的目標,提昇生活品質。甚至長遠來說,興建宿舍給原來徵收土地前的地主,使其用很低廉的價格永久擁有該住所,並獎勵其設置自有能源,踏出新的下一步。

綜觀以上好像台灣目前真的還不是廢核的時候,替代的能源不夠。如果你是反核人士,你可能會說:「德國總理都已經下令要關閉核子反應爐了,日本也已經進入零核時代了。」我可以跟你說,德國總理預計在2020年以前,而德國目前也是世界上綠色能源比例最高的國家,高達20%了,而且還繼續增加,他們有本錢廢核。日本呢?日本的Sharp(夏普)是地震前世界第三大的太陽能面板模組商,日本有發展太陽能的本錢和力量。而且實際上,日本海側的核能電廠仍在運作,因為核能在日本佔了約三成,在提高其他能源產量前,完全廢核仍然有電力的危機。

台灣該廢核,但不是現在。現在吵吵嚷嚷後,立法委員是否有這膽識和遠見能修增有關綠色能源的法令及相關配套措施?而政府是否有這能耐和勇氣,往能源的下一步邁進?如果激情後仍是原地踏步,那吵個鬼呀?

Sunday, January 15, 2012

參與政治,我不缺席。

我從有學識以來,關心時事的因沒斷過。國二以來,要我認出五院院長、各大行政部會首長對我並不成問題。


初識


民國九十四年底,時為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台灣團結聯盟在深藍新竹的第一選區,也就是東區,推出了新科候選人:王立君。王立君先生在當時只有三十六歲就被推薦為市議員候選人,外型不討好,加上沒有在地的人脈,後來的確以3.24%得票率落敗。但是王立君先生吸引到我的目光了,他有前任新竹市長蔡仁堅、台大城鄉所夏鑄九教授、綠黨召集人文魯彬等人的支持,以及延續蔡市長時期的新竹輕軌捷運計畫的政見。當時他的競選廣告中強打新竹輕軌以及捷運公車BRT等其他候選人沒有提出的政見,深深的吸引我的目光,以及他親切的態度都讓我大為讚賞。
當時我高三,是個十七歲的高中生。身邊每個人都在埋頭苦讀,為了不剩百日即將到來的學測汲汲營營。而我仍然利用課餘時間,到王立君先生的競選總部幫忙、穿上競選背心留守總部、也利用當時僅有的零用錢在總部剛成立時候送了最便宜的花藍。十二月三日,開票結果王立君先生並未能進入新竹市議會,總部旋及也黯淡的收掉了。後來我專心在學測上,跟立君先生斷了聯繫,但我一直沒忘記當初那股熱誠。

事實證明,我並沒有因此荒廢學業。學測成績揭曉時候,僅有小失常。國文、英文、自然、社會、總級分都很順利的達到頂標。後來申請到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光機電工程組。


體悟


民國九十五年八月中,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因無法忍受前陳總統的貪腐,發起了政治性訴求的百萬人民倒扁運動,簡稱紅衫軍。同年九月我正式進駐桃園中壢的中央大學,開始我的大學生涯。九月九日紅衫軍開始在凱達格蘭大道靜坐,九月十五螢光圍城。之後紅衫青年軍成立,我也成為青年軍駐中央大學總召,並在當年九月二十八日發放青年軍自製的教師節賀卡。但後來十月圍城的國慶天下圍攻造成國慶典禮的干擾以及集會遊行未經申請等程序,讓我意識到這活動已經開始失焦、脫序。後來就漸漸淡出青年軍的運作了。

十七歲的天空,我充滿期待,充滿想像,對大學的憧憬也是無窮的。但後來意識到,社會是現實的。經歷王立君先生的敗選、紅衫軍的盛衰。我意識到,再怎麼有正義感、再怎樣有理想抱負。社會上沒人脈、沒錢脈,談不上啥。套用古時候的說法,有實力是個0、有理想是個0、有抱負是個0、理性正值還是個0。這麼多的0,前面就是要有個1才有價值,而那個1,就是人脈和錢脈。天時、地利、人合是也。


改變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前台北市長馬英九先生挾高人氣、以及順著當時民進黨陷入在阿扁貪污的低迷士氣中,於第十二屆總統選舉中大勝對手謝長廷221萬票,得票率高達58.45%。力求改變的年代,人人都將希望寄予這位政壇之星,期許他能夠做出許多改革,讓台灣再次翻身。不過這其中發生不少事情,當年底的陳雲林來台,部分激進派和民進黨認為馬英九要拱手讓出台灣主權,走上街頭。街頭運動起家的民進黨在新任蔡英文主席的帶領下再度走上街頭,讓台北頓時一度成為戰場。平時不願意高舉青天白日滿地紅的獨派人士,這時候舉起了中華民國國旗,卻因將之成為攻擊武器遭員警制伏,而這段影片日後被剪輯成批評馬英九總統的影片之一。當時的媒體各自偏袒報導,我看的清楚,要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唯有相信自己,佐證並觀察一體兩面的事實。

民國九十八年八八風災,政府官員輕視了莫拉克颱風的威力,造成莫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政府救災不力以及官員的態度,給了國人很糟的印象。當年九月時任行政院院長的劉兆玄引咎辭職,由時任立委的吳敦義接任院長一職。吳敦義擔任院長期間,發揮其當立委時候的伶牙俐齒,被反對黨譏為白賊義。國光石化白海豚會轉彎一事是最大宗"吳語錄"。民國九十九年四月國道三號走山意外,政府則在第一時間安排國軍進駐搶救,並協調地方租用大量挖土機投入救災。後來證明政府反應得宜,但問題出現了。為什麼事前沒有任何徵兆?

種種事蹟反映國人對政府及馬英九總統的失望。事前給予太多的期望,事後沒法達成,那股失望就轉為絕望,絕望轉為憤怒。



投入


對馬英九總統我也是有微詞,但我仍然肯定大於否定。在歐美國家陷入高失業率時代,台灣的經濟成長卻令人亮眼。跟中國大陸簽訂的ECFA是助力,但也被反對黨批評過度依賴。台灣的農業、工業受到對陸開放的影響,有了穩定的出口。我看到人民臉上的笑容多了(總統臉上的皺紋也瞬間變多)、餐廳街頭的人潮出現了、路上外國人的臉孔多了、而我居住的新竹園區尖峰車潮也湧現。我肯定經濟方面的成長,雖然仍有少數中層、基層國民黨仗著再度掌權為所欲為或官僚作風。還有史上最不像第一夫人的美青姐,只能說佩服!

民國一百年中,總統大選再度開跑,民進黨推出蔡英文主席迎戰馬英九總統。不過一直以來我只看到一推泥巴在空中飛舞,以及一堆負面文宣。以及選前一堆非政府組織順勢推出的影片,說明執政黨的內幕、黑暗等等。我很坦白的說,那些社會的細節,不管誰來做都是一樣的,在整個法律體系和政府運作沒有革命前,一樣的。我知道總統無法面面俱到,唯有他的施政方針和路線是重點。

今天總統選舉結果揭曉,馬英九總統以51.6%得票率擊敗蔡英文主席的45.6%。勝不可驕,雖敗猶榮。馬英九總統由上次的765萬落到689萬,其中近80萬選票代表著檢討。在國民黨轉型,老官僚汰除之前我不會支持他們,雖然我認為這次的不分區立委名單的確有改革意味。而民進黨的選戰打法在改變之前我也不會認同,端看蔡英文女士在辭去黨主席之後,民進黨怎麼走下一步。

最後,我是沒有選舉權的人,但我跟大家一樣熱愛著這個國家、這塊土地!

Friday, January 6, 2012

轉載原文


--
二O一O年底,卸下高雄縣長職務,我從政治高臺走下來,回歸一介平民身份,然後簡單打包了心情,踏出國境,到日本、美國、中國大陸,到世界其他國家走走。一路傾聽聞問,一邊沉澱省思,站在世界的角度回頭看,我看到了不同的台灣。


從世界看到不同的台灣
同樣一個台灣,從政黨角度看,它有著藍或綠的差別;從區域角度看,它有著南北輕重的分野;從族群角度,台灣更被分成本土與外來,進而扭曲為愛或不愛台。這種自我分裂幾乎是台灣每逢選舉例行的公式,輪迴的宿命,昨日之我,亦復如此。

這次我走到世界看台灣,第一次發現在世界的眼中,根本不存在顏色、南北、本土外來、愛不愛台的問題。在世界眼中,所有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都是台灣人,他們關心的是台灣是否有穩定的投資環境?是否在世界產業分工裡取得一席之地?兩岸關係是否和諧?政府是否有效率、夠清廉?
過去的我一向從民進黨思維看台灣,這次轉換視界,我有了不同以往的發現。包括對馬英九總統的看法。


近距離看見真實的馬英九


過去我所認識的馬英九,部份來自民進黨的偏執定義,部份來自電視媒體,一直到八八風災那段期間,我才近距離看到他最真實的一面。

如果說政治是一座舞台,馬英九不是成功的表演者,但他絕對是「清廉、勤政、愛民」的國家領導人。八八風災發生後,馬總統多次南下勘災,多次召開座談、與災民面對面溝通。從政多年的歷練,我相信我能辨識得出真心或虛偽,讀得出關心或應付,所以我從馬總統耐心傾聽、專注思索的表情上,瞭解他是發自內心的苦民所苦。我深受感動,並開始重新評價眼前這位國家領導人。


台灣現在就已經向上


我從政,是為了實現「清廉、勤政、愛鄉土」的信念,然而這個特質已消失於民進黨,反而在馬總統身上重現。我從政,是希望為人民創造好生活,而馬總統穩定兩岸關係、全力發展經濟、致力改善民生、建立廉能政府、降低社會衝突,所作所為,不正是為人民、而非為所屬政黨努力?
真正的魄力,是無懼各種反對險阻,將改革理念貫徹到底;真正的能力,是無需敲鑼打鼓就能改變台灣體質。台灣這幾年確實已經改變,貪腐弊案不再每天佔據媒體版面,兩岸不再隔海交鋒,國際不再擔心台灣惹麻煩,全球企業也不再躲避台灣。這是良性的改變,無需被「現在決定未來」等語詞所誤導,台灣已經展現了向上的力量,台灣,現在就走在正確的路上。


保馬才能保台灣


以前,我支持民進黨。但這次從世界看台灣,我深刻體悟到台灣需要的是安定的社會、穩定的兩岸、國際化的經濟,不能再繞著意識型態鎖國與內耗。台灣發展絕對比政黨前途重要,我相信「保馬才真正保台」因此,支持台灣,就要支持馬英九。
選情緊繃,「保馬保台」需要大家一起來。為了保護台灣的清廉政治、兩岸關係、國際空間、經濟發展成果,請手牽手一起支持馬英九。
--


五都選舉後,楊秋興從往日民進黨裡的五星縣長掉落到叛賊。

楊秋興不是第一個離開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但他是個有骨氣、敢言的,不同於當今民進黨的主流派,他是溫和的改革派,但也因為如此被主流所淘汰。

施明德、沈富雄、陳文茜、楊秋興等人算是民進黨初期的重要人物,但最終他們離開了民進黨。因為那已經不是當初他們為了反獨裁、爭民主的地方。民進黨變了!

有人說楊秋興這公開的喊話只是要求如果馬英九連任成功時候,能夠『賜予』他一官半職;有人說他從世界看台灣太不『本土』,應該是要從台灣看世界。但不管他心裡怎麼想,如今他選擇了他的位置,他選擇了他要說的話。信者恆信、不信者不信,就算你不信也沒有必要這樣攻擊他人,尊重別人的發言權,好嗎?如果每次選舉都只是吵冷飯、挑起族群對立,那我還寧可改回由民意代表、國大代表選舉總統的時候,至少政治人物不會為了討好選民,而進行人身攻擊以及作不實指控,台灣的人情味呢?